近年來,隨着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在市場中的頻頻露面和出彩表現,許多人開始重視和認可這個厚積而薄發的板塊。 「這是不是一個值得收藏和投資的板塊?」有不少人這麼問。從我自身以往的經驗來看,投資效益無疑是可觀的。
譬如2011年我在匡時713萬拍下王步的青花嬉禽圖筆洗之後的一小時便接到願意加價50萬電話,更有甚者半年後尋上門來願意加價500萬,只是我實在珍惜這件作品始終不願出手。又譬如再早一些,2002-2004年間我以2000元左右的價格收藏了一批李一新老師的作品,到2013年末北京一家藝術品公司以單件5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二件作品,算一算投資收益,10年時間從2000元到50萬,其間的增長倍率是可觀的。 但是我覺得,這並不能成為我鼓勵大家也走進來的一個原因。因為,收藏始終要以興趣為主,當你喜歡一件藝術品,再來考慮收藏和投資才更加正確和理性。
但我十分推薦大家去了解它,先去了解陶瓷在近現代的種種發展和成就,然後再評判它、考慮它是不是合自己的眼緣。總之,它是征服了我。 我對當代藝術陶瓷的了解是從人開始的。在此之前,我和眾多「厚古薄今」的「傳統」藏家一樣,僅僅痴迷於古瓷。
但是自從1995年開始,在陸續認識王錫良老師、周國楨教授等藝術家之後,我對於中國近現代陶瓷藝術的認識也徹底地改變。那時,以他們為首的一批實力老中青藝術家給我的收藏觀念和對當代藝術陶瓷的理解帶來新的養分。 當年,時代和市場都還未給這些藝術家和作品過多的重視,但在景德鎮大大小小的瓷廠和作坊里,不管是寒天凍地、還是盛夏酷暑,許多藝術家始終心甘情願、平心靜氣地提筆創作和創新。當時傳統派還佔環境的大部分,老藝人領着徒弟們,一杯茶、一支筆、一畫就是一整天,不匆不忙,畫得認真且精細。
學院派的新風也在那時小荷露尖角,生機勃勃。周國楨、施予人、姚永康教授等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學院派的開山鼻祖把美術專業、當代思維的種子植入景德鎮這片陶瓷聖地的土壤。一開始,他們並不全都走得一帆風順,譬如周國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外來的「叛逆者」,然而他和相同志向的一群藝術家在質疑聲中執着留守,從此為中國陶瓷的歷史開創出新的局面。到二十年後的今天,閆國楨教授已經邁入80多歲,他還對藝術保持着滿腔激情,更是先後一口答應隨我去北極、冰島、英國見證中國當代藝術陶瓷的「走出去」,在眾多國外媒體的鏡頭前他自豪地講解、在眾多的博物館裏他又潛心觀賞、提問和學習,甚至如今他還能拿着寫生板在動物園裏畫上一下午。
正是和這樣的藝術家相處,讓我對當代藝術陶瓷的喜愛愈發深切,也讓我更深入地體會作品上每一根線條、每一種釉色的用心,並被它們打動。 2008年,我為嘉德拍賣圈定了第一場中國當代藝術陶瓷專場的大名單,爾後的幾年國內的各大拍賣行紛紛意識到這匹黑馬的存在、積極加入。這些年,我也組織了不少大型的展覽和以當代瓷為主體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就是希望能將中國當代的藝術陶瓷更好展現給更多人。 不過,正如很多報道中所「用力」批評過的一樣,隨着市場的不斷發展,許多浮躁而不和諧的音符也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包括中國藝術品市場本身秩序的不健全也造成了當代藝術陶瓷在市場發展進程中的「坎」。
有人說,這兩年的陶瓷市場在回落、之前的不少泡沫紛紛破碎。確實如此,但這樣的調整期在我看來卻來得很是時候,甚至是必要。這種平靜更多是在釋放理性信息。觀察2015年春拍發現,作品成交價接近市場預期。
大量中青年實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在3萬-6萬元的正常價格區間內,而早期某些被炒作藝術家的作品不再出現上百萬元的高價,有的流拍,有的僅以往年價格的一半成交。可是一旦好作品面世,還是能受到市場和買家的肯定和追捧,譬如民國青花大王王步所做的青花粉彩九桃萊菔瓶以851萬元成交,大受矚目。
脂肪瘤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脂肪瘤的發生部位在大腿根部和臀部,如果出現脂肪瘤,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切除,而脂肪瘤摸上去是扁圓和延展的,會導致皮膚出現突起,我們可以明顯地發覺脂肪瘤的存在,這是一個好腫瘤,但是也需要摘除,要不然就會導致脂肪瘤的發生。脂肪瘤的病症脂肪瘤的症狀一...
テイクアウトを食べることの問題は良いですか?テイクアウトを食べることの長所と短所
テイクアウトはますます多くの人々の生き方になっています。大学生がテイクアウトの主力になっています。家にいるのが好きで料理が嫌いな人もいます。テイクアウトは必須です。多くの人がテイクアウトを食べます。1.テイクアウトを食べることの利点テイク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