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2014年本港有4,979宗大腸癌新症,同年約2千人因而死亡,為肺癌後本港第2位癌症殺手。雖然大部分大腸癌成因未能確定,但估計遺傳基因或近親患大腸癌都是其中風險因素,飲食習慣如吃太多紅肉、嗜吃肥膩、缺乏運動及肥胖等亦息息相關,如進食去皮雞胸肉攝取脂肪遠低於雞翼及雞脾。
要防治大腸癌,除了要定期進行腸癌相關的檢查,平日也要留意有否出現症狀如大便出血或有大量粘液、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後仍有便意、貧血、體重無故減輕等,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都幫到手,包括「三多五少」。三多即多吃蔬果、多選吃含防癌植化物及營養素的食物,如抗氧化物、蒜素、葉綠素等,並多吃高纖維食物。五少即減少脂肪攝取、少吃紅肉及加工肉類、少吃太甜食物、少吃燒烤、煙燻及高溫烹調食物,並要節制飲酒。
唔講唔知,日常飲食中有不少高脂肪陷阱,如腩肉、皮層如雞皮等肥肉、忌廉湯、即食麵及醬汁等。雞肉為例,去皮雞胸肉較健康,每100克只有3克脂肪。以皮為主的雞翼則每100克有16克脂肪、雞脾則有12克脂肪。烹調方式也影響食物的脂肪含量及熱量,曾有研究測試雞脾烹調前後的熱量,並比較不同烹調方法。
舉例100克雞脾(約1/3隻大雞脾的份量),在烹調前有211千卡。油炸後,熱量增加至453千卡。相反,用易潔鑊煮後,只有144千卡,炆煮降至108千卡,烤焗更只有87千卡。建議市民烹調食物時,宜多用蒸、煮、灼、焗、烤及炆等煮食方法較佳,減少油炸。
或選用易潔鑊以少油煎香餸菜,減少用油。市民減少攝取過多脂肪,有助控制體重,長遠對預防大腸癌有幫助。資料來源:香港防癌會 本文來源:http://hk.
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70228/56353342